布置灵堂的十三个风格

布置灵堂的渊源及意义:人去世后,要布置家庭灵堂,古称“殡宫”,民间习惯称“灵堂”“孝堂”。城中村和近郊乡村,一般是将先人存放到冷藏棺并停放在厅堂,然后在门外(宅前)搭设灵棚,亦称“孝棚”。北方的殡葬文化属儒、释、道相结合的殡葬文化,整个殡葬流程更多地体现了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”的儒家思想。

灵堂布置也不例外,充分体现生者追思已故亲人,缅怀亲人恩德,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。在停灵治丧期间忏悔自己“子欲孝而亲不待”的情怀,表达对离世亲人的孝敬和崇拜,并教导人们爱惜生命、尊敬长辈、帮助他人等。将治丧提升至孝道的高度,是道教在治丧过程中的体现,“孝道盈天”形成以宣扬孝道为特色的殡葬文化。而佛教相信人是有灵魂的,是永生不灭的。但是,需要三天后才被接引,七七四十九天后才能往生。刚离体的灵魂,脆弱、迷茫、无助,设置灵堂是让灵魂有栖息之地,不在外飘荡。古时有城隍庙、土地庙,相传灵魂的接引要以庙主上报到阎君,才会有阴差接引。人故去孝子要托盘(盘中有灵牌、贡品、纸钱)前往庙中报号后,才会有阴差接引。

当今,灵堂的设置,体现了当地民俗和儒家文化,通过设立灵堂,使孝眷亲朋实现与先世者的亲情割舍,使生者抒发悲伤情绪,释放痛苦伤感情怀,使悲痛心理得到抚慰。因此,设置家庭灵堂是市区的一种殡葬风俗,在广大市民中非常普遍。

二、灵堂设立位置及用品

1. 家庭灵堂的设立位置家庭灵堂的设立位置,一般应考虑预计吊唁宾客数量、灵堂布置风格、居室环境等因素。实际情况看,一般是将灵堂设置在客厅的电视墙、餐厅的正面或门口的一侧。须考虑宾客亲朋出入方便,还要考虑挽联书写、礼钱登记、宾客接待等统筹布局。

2. 家庭灵堂的不同类别与风格(以图为例)

布置灵堂的十三个风格
布置灵堂的十三个风格
布置灵堂的十三个风格
布置灵堂的十三个风格
布置灵堂的十三个风格
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!鲜花堆满一墙

近日,韩国影后姜受延的灵堂曝光。据悉,姜受延的灵堂设在了某医院,众星纷纷出席了姜受延的悼念会。
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!鲜花堆满一墙,金喜善送花圈奉俊昊现场悼念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

从画面中看到,姜受延的灵堂之上布满了白色的鲜花,还有很多的粉色鲜花点缀其中,这样美丽的鲜花不免让人想起姜受延生前,年仅55岁就离开了我们,真让人感到可惜。
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!鲜花堆满一墙,金喜善送花圈奉俊昊现场悼念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

据悉,著名导演奉俊昊、釜山国际电影节前任主席金东虎等人纷纷到了灵堂的现场,来悼念演员姜受延的离去。大家都是一身素衣,显得很悲痛。
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!鲜花堆满一墙,金喜善送花圈奉俊昊现场悼念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

还有著名导演延尚昊、演员文根英等人也来到现场悼念影后姜受延的离去。大家的表情看起来都十分的悲痛,不愿意相信姜受延已经离去的事实。
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!鲜花堆满一墙,金喜善送花圈奉俊昊现场悼念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

还有一些演员虽然人没有到现场,但还是送来了花圈。比如演员宋康昊、河智苑、金允珍、李智媛、金喜善、金惠秀、朴重勋、安圣基、严莺兰等人,大家都很怀念姜受延。
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!鲜花堆满一墙,金喜善送花圈奉俊昊现场悼念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

据悉,在去世之前,姜受延曾在家中突感头疼,家人帮她拨打了急救电话,等救援队赶到的时候姜受延已经处于心脏骤停的状态,情况危急。随后姜受延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,但经过三天的抢救,姜受延还是没有挺过来不幸离世,享年55岁。
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!鲜花堆满一墙,金喜善送花圈奉俊昊现场悼念

姜受延是童星出身从影多年,拍摄了《种女》《女人天下》等诸多优秀经典的影视剧。也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、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、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等的殊荣。以她的影响力来说,绝对算是在世界影坛中最知名的韩国女演员之一了。
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!鲜花堆满一墙,金喜善送花圈奉俊昊现场悼念
影后姜受延灵堂曝光

这样一位优秀的电影人离世,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。感谢姜受延曾塑造出的那些经典角色,这些经典会永远印刻在韩国影史的长河中,人们也会永远记住姜受延的精彩演出。这么多人前来送别姜受延最后一程,相信她会安心离去,祝福姜受延一路好走。

灵堂花篮、花牌、祭品位置该怎么进行摆放

灵堂是对逝者的尊重,也是最后停留的地方,因此在逝者往生后,都会设立灵堂让家属于居丧期间早晚奠拜。那么灵堂该怎么布置比较好?花篮、花牌、祭品的位置又该放在哪里?95154殡仪服务整理常见的灵堂布置方式,灵堂摆设一目了然!

灵堂花篮、花牌、祭品位置该怎么进行摆放
祭品位置该怎么进行摆放

灵堂设立常见地点

灵堂的设立,又称「竖灵」,入殓之后,形体不可复见,乃设魂帛、香炉供灵魂停泊,这对于重视伦理的台湾民族是深具意义的,除了家属替往生者守孝拜饭,也是能让亲朋好友可以来捻香祭拜,吊唁逝者。灵堂设置地点会依往生者的信仰及需求,在指定地点摆设灵堂,最常见的3种地点如下:

殡仪馆

现代由于家中人口单纯,许多人居住在公寓、大楼性质住宅,因此不便于自宅中设立灵堂供亲友出入捻香,所以会选择将灵堂设立在附有此项服务的殡仪馆内,另外因殡仪馆可以一次完成竖灵、遗体安置冰库、火化等所有流程,对于忙碌的都市家庭是一项常见的选择。

佛堂/会馆

除了殡仪馆外,许多经济能力较高的家庭会选择将灵堂设置在佛堂/会馆,这种会馆提供更佳的服务,也提供家属可以饮食、休息的场地,相对也需要较高的费用。

自宅

许多传统的家庭还是会希望将灵堂设立在家中,让往生者的灵魂可以在最熟悉的地方安心地离开,家属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安排灵堂布置,但在自宅中竖灵就要注意,以家里空间够使用,且不打扰邻居为前提。

灵堂型式/布置/摆设方式

通常往生者过世后,会由合作的礼仪公司协助包办后续流程,当然也包含帮忙家属规划、设立灵堂,礼仪公司除了提供制式化的标准灵堂,大部分也可以依照家属希望的型式、喜好,提供客制化灵堂布置。灵堂形式可以是偏简单的呈现,例如放一张桌子的大小(一般方形折叠桌),再铺上布幔;如果有空间,也可以放置更大的三宝架,更有布置的空间。

一般而言,灵堂布置会需要准备:佛像/画像/西方三圣像、灵桌/供桌、遗相、牌位/莲位、鲜花、烛火、水果、供菜(饭)、供水、香炉、莲花灯、金童玉女等物品。

灵堂摆设

在灵桌(一般桌子或三宝架)上,会铺上白布或金黄色布幔,若灵堂采三宝架方式,最上层通常是供佛,会放佛像或画像、鲜花;下方两层会供往生者,放置遗像、莲位、鲜花、香炉、莲花灯、水果祭品、供水、金童玉女等物品,其中灯火会日夜不熄,以让亲友吊唁。

灵堂布置

灵堂布置原则以庄严肃穆为主,除了上述提到的灵桌摆设位置,另外若要放置亲友致送的「花篮」,可以摆放在灵桌或是入门的两侧,以八字形排开较佳;若是「花牌」的话,会因为花牌的高矮及赠送者的辈分关系来决定位置,摆放在灵堂正中间的矮身花牌称「跪牌」,只会放在花盆或低脚上,不会用高脚架盛放,只有往生者的直系子女及配偶可以送跪牌,就好像子女跪在灵前一般的概念,通常会摆放2-3个,以免「形单只影」。至于其他亲戚及友人,则只可送高脚花牌,按照长幼、亲疏关系分别排列在灵前两侧或是其他的位置。

孝子贤孙们干嘛要用“披麻戴孝”的方式去哀悼逝者呢?

“披麻戴孝”中的“麻”为几种草本植物的统称,“麻”的种类大约有“苎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亚麻”等。

苎麻,也称野麻,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,原产于我国的西南地区。我国苎麻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,大约在距今4700年以前,我国的南方地区就有大面积苎麻栽培。

据资料介绍,苎麻的茎皮纤维非常细长且强韧,具有拉力强,耐水湿,富有弹力的特点,而且,经过加工以后还具有洁白,富有光泽的特征。

经试验,优质苎麻的纤维长度比最高级的棉花纤维还要长六、七倍,因此,在古代的时候,被当成纺织夏布的原料。不过,苎麻的纤维端呈尖锐状,用它纺织成的夏布在不经过特殊处理(如,反复漂洗、锤打)之前,是无法与皮肤接触的,一旦与皮肤直接接触,就有可能刺伤皮肤。因此,就是包括现在,苎麻纺织品在国际上也不被认可做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面料。

苘麻是一年生亚灌木草本,茎枝上被有柔毛。

苘麻广泛存在于我国各省区,苘麻的茎皮纤维色白,具有光泽,可用于编织麻袋、搓制绳索、编织麻鞋等。据称,由于苘麻的纤维很硬、很粗糙,因此,利用苘麻直接纺织成的布匹能够对人的皮肤造成刺激,是特别不适合制作衣服的。

亚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可分成纤维用亚麻、油用亚麻和油、纤兼用型亚麻。

据称,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天然纤维就是亚麻。远在石器时代,瑞士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开始栽培亚麻,并能够取其纤维织成衣料,到了古罗马帝国兴盛时期,亚麻织物已经大量在欧洲各地出现,因此,亚麻被认为是人类时尚的先驱,是现代服饰的鼻祖。

亚麻多产于地中海地区,尽管有人认为我国的部分地区也有野生亚麻的存在,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。因此,大部分人认为:我国的古代是没有亚麻的存在的。

通过以上对“苎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亚麻”的介绍,我们首先要排除“亚麻”在我国古代的存在,我们能够确定的是:我国古代只有“苎麻”和“苘麻”。

上面我们已经说了,无论是“苎麻”还是“苘麻”,其纤维都是不适合直接作为纺织物使用的,利用它们的纤维织就的布匹是肯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,因此,一般人是不会穿用“麻布”衣服的。

中国是讲究“孝文化”的一个国家。古人认为:作为子女,应该为父母尽孝。子女无论怎样孝敬父母,但子女总有“亏欠”父母的地方,因此,当父母过世需要办理丧葬之事时,子女应该披上利用麻布制作的衣服,用自己的“切肤之痛”去“抵消”对父母的“亏欠”。其实,这就是“披麻”的由来。

至于“戴孝”,就非常容易理解了。在古代,人们称丧葬之事为“白事”。孝子贤孙们戴上利用白布做的孝带就意味着自己家里在办“白事”,并用以告诫所有前来吊唁的宾客切莫嬉戏娱乐而已。

“丧不报,孝不吊,不烧纸钱,不谢孝”啥意思?

人的一生从呱呱落地到成家立业,再到垂垂老矣寿终正寝,这才是完整的一段人生经历。

孩子在出生的时候,父母们都会给小孩举办“满月礼”,古代男子成年会行“弱冠礼”,女子成年则是会举办“及笄礼”,寿终正寝会进行最后的葬礼。

丧葬文化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,也是每家每户都无法避免的,作为中华民族传承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包含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理念,包容性非常强大。

对于丧葬文化中的很多讲究,如今已经被忽略了很多,但该知道了解的还是要忌讳的,虽然看起来有些封建迷信,却也是对亡者的尊敬。

在俗语中有句话叫“丧不报,孝不吊,不烧纸钱,不谢孝,这句俗语是古时关于丧葬文化中重要的习俗之一。
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如果有认识的人死亡,要是没有报丧的人来,那么即使是亲戚也不会也不能去吊丧,去吊丧的人若是没在亡者的灵前烧纸,那么孝子也不必向吊丧的人谢孝。

“丧不报,孝不吊,不烧纸钱,不谢孝”这句话中,涉及三个关于传统丧葬的习俗,分别是报丧、吊孝以及谢孝。

所谓报丧,就是指亡者去世之后,亲属在伤心之余,也不要忘记去通知亲朋好友,和现代不同,古代报丧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。

报丧不能让人代为转达,一定要是亡者的家人亲属本人,身着孝服亲自上门报丧,报丧的时候不能去别人家中,要在门口告知,告知时要双膝跪地,凸显尊重。

接到报丧的人一般都是以死者为大,即使远在千里之外,接到讣告也会连夜赶回。

吊丧就是亲朋好友在接到亡者亲属报丧后,进行上门吊唁的一种严肃的仪式,吊丧不仅仅是凭吊,因为去吊丧的人一般关系都较为亲近,会在悼念之前准备好纸钱、香、烛、帛等等。

在部分地区还有随礼的习俗,就是在去悼念的时候带上一些金钱,在葬礼中会有一位负责收这些钱的人。

前来吊丧的人一般都会主动避免穿一些颜色鲜艳的衣服,关系亲近的要哭着进门,亡者的孝子要磕头谢礼,之后吊丧的人才能去灵前悼念,这时还有一个送孝布的程序。

所谓的“丧不报,孝不吊”就是这个意思,报丧、吊丧是很重要的理解,孝子不报丧,那么人们也不会上门吊丧。

谢孝在民间也被称为“孝子谢”,这是丧葬习俗中的最后一个步骤,在丧事办理完成之后,孝子就要去感谢那些在整个丧葬过程中帮忙的人。

一般谢孝的主要对象就是吊丧的人,但如果要是吊丧的人没在吊丧时给亡者烧纸上香的话,那么孝子在事后也不需要去谢孝了,这便是“不烧纸钱,不谢孝”的意思。

在一些地区谢孝也被人们认为是吊丧时,来吊丧的人进行上香烧纸悼念完之后,孝子要对吊丧的人行跪谢之礼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一般来说吊丧的人是不会不烧纸的,因为在古代,人们对于鬼神之说十分重视,认为人死后还有鬼魂存在,在另一个世界也需要钱财,因此必定会要烧纸钱,这是对亡者的祝福和缅怀,因此古人才会行叩拜礼回应。

整个完整的丧葬习俗,是从停尸、报丧、吊唁、入殓、丧服、出殡、哭丧到下葬,过程繁琐讲究又多,但也是人们最后能为亡者做的一件事了。

农村丧葬习俗:“人死忌讳三六九,烧七上坟忌犯七

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。然而,人是一种有语言交流、有文明举止、有思维能力、懂得感恩的一种高级动物,因此,老人过世后,孝子们都会把丧事办的隆重一些,以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。

古人以“孝”治天下,但在如今的农村,“孝”依旧是考虑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之一。丧葬的很多礼仪也是传统的一种孝的体现,因此也就一直流传并延续至今。从而也留下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。

在民间流传有人死忌讳三六九的习俗,老人们认为,人去世这天是三、六、九的日子不是好日子犯忌讳。在古代人的思想意识里,人死亡并不是死亡,而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,另一个世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阴曹地府。

常言道“阴阳有别”。人们认为,阳世和阴世正好相反,三、六、九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是吉利数,人们常说“三六九往外走”是好日子,因此三、六、九的日子在另一个世界就成了不好的日子,说是这天在阴间报到的亡魂就要受到惩罚。更有一些迷信的说法,说是“三六九带人口”,亡者要带一个垫背的一起过去。

有了此种俗信,因此人们为了避免灾祸,有三六九过世的人,家里要杀一只大公鸡,以示带走了人口。当然这也只是部分地区的一种习俗。虽然有点小迷信,但也是人们趋吉避凶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心理。

“烧七上坟不犯七”的意思就是说,人死亡后,每七天要去上坟祭奠一次,民间也称“烧七”。也就是说自死者死亡之日算起,每七天要去上坟烧一次纸祭祀亡灵,烧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。

按丧事习俗,“一七,二七”上坟烧纸祭祀以女儿、儿子为主。“三七”则不然,俗话说“女儿是不管三七二十一”,因此,“三七”时出嫁的女儿就不来“烧七”,要由死者的儿子、儿媳为主。

“五七”最大,不但儿子、女儿去上坟,而且堂兄弟姐妹也要到场,这也是亡者下葬后的又一次象征性的礼仪活动了。丧主家等客人祭祀回来要做饭菜款待客人,以示尊重,以后的六七,七七客人就不用来了。七七也就是“尽七”,七七四十九天已过,下次上坟的时间也就该百日了。

农村丧葬习俗:“人死忌讳三六九,烧七上坟忌犯七”,啥意思

所谓的“烧七上坟犯七”就是以农历推算,在“烧七”进行时,每隔七天上坟的日子如果遇到初七、十七、二十七这些日子,就称“犯七”。民间流传有这样的说法,“犯七受罚,阎王打他,无处藏身,躲在莲花盆下”。因此,在部分地区就有了七天烧纸时坟头上放莲花盆的习俗。

所谓的莲花盆当然也是一种象征性的,就是用纸做的盆和莲花,在“烧七”遇到“犯七”的日子,把莲花盆放在坟头。人们认为,这样亡者就能躲过一劫,免去灾难而不至于受罚。这“犯七”的做法虽然有点迷信,但也是人们对过世老人的一种孝道心理,免得过世的老人在阴间受罪。

“白事”不主动告知

“白事”不主动告知

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老员工赞叔,今年63岁,在殡葬行业工作了近30年。对于广州人的丧仪及风俗习惯,可谓十分熟悉。他告诉记者:“广州人在治丧的习惯和风俗方面和外地有所不同,各种文化经过多年融合,丧葬习俗也形成了一套比较简化的程序。”

广州习俗中,治丧前期主要有三个步骤。首先,人逝世后,家中设一个灵堂,摆供桌,上放逝者相片,设香炉,供以水果若干盘。有亲友上门吊唁,可以上香表达心意。其次,选择出殡时间。按照广州人口口相传,有“三天之内不择日”之说,就是说,人逝世后3天内出殡下葬,可以不用挑选日子。3天后出殡的话,就要看“黄历”,选择适合出殡的日子才行。

在选好日子出殡或开告别会后,家里人就要分头准备。有的人负责通知亲友,有的人负责联系殡仪馆、布置场地、购买必要的用品等。最后就是开遗体告别会,追思逝者。告别会后,由主人家请来宾吃饭,进行答谢。

“‘白事’与喜事不同,只需告知亲属就可以,不需要广而告知。”赞叔说,家里出了这种事,一般人都是比较低调的。如果不是特别好的朋友,并不用专门通知他们。一般人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,主动上门吊唁。这期间,主人家一般不会到别人家做客,外人无事也不会登门。

许多人都会问,出席丧事是否要给“帛金”?记者了解到,广州人也有给“帛金”的习惯,但它与喜宴的“红包”不同,并不是一定要给,多少也没有定数。不过在多年的演化下,现在一般人出席遗体告别会时,惯例是包100+1元的“帛金”。赞叔介绍,“帛金”源于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,亲友家里发丧,出席丧礼的都会送些数目为单的钱,帮补一下亲友办丧事支出,除了是对逝者聊表心意,也实实际际地帮助一下在生的人。

寿衣面料忌“缎子”

寿衣面料忌“缎子”

如今,寿衣不单指给逝者所穿的衣服,它成为寿衣、寿被、寿枕、寿鞋等丧葬用品的代名词。

在广州,入殓的衣服和被子忌讳用缎子,因其谐音“断子”,讲究“意头”的老广们不愿触碰断子绝孙的霉头。寿衣面料大多用棉、麻、丝、绢等天然织物,也有用绸、锦等混纯材料。绸子因与“稠子”同音,成为老广们最喜爱的面料之一,寓意福佑后代、多子多孙。同时,寿衣一般也不用皮毛做,怕来生变成兽类,多用绢棉做成,取“眷恋”、“缅怀”意。

选择寿衣切忌玩“混搭”,即衣、裤、鞋、帽、被的款式、色彩、图案要协调呼应。款式上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,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。寿衣在款式上有性别、年龄区别,性别差异明显而年龄差异甚微。选购寿衣时,唐装为首选。按照传统,寿衣必须是传统的式样。在物转星移,朝代更替中,服饰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,逝者要穿上传统服饰恢复古装,以免远古的祖先认不出自己的子孙,不予认祖归宗。

灵堂应对门口靠墙

灵堂应对门口靠墙

灵堂的摆设也十分有讲究。记者了解到,灵堂应对着门口靠墙边为宜,勿靠厕所墙壁。桌面要铺上五尺二寸长白布,摆放香炉一只、点燃大白烛一支、苹果(单数)、柑橘(单数)、馒头(单数)、咸蛋一只、米饭一碗(插筷子一只、饭面加“云耳、粉丝、香菇、豆腐”之类斋菜)、一杯茶、一杯酒、一盘糖果、一盘硬币,配偶健在的要放一把木梳。

守灵期间,灵桌前摆一只火盆,另摆放金银纸钱、元宝、往生钱等供祭奠。居室门外摆香炉一只、燃一盏油灯,时时加油,不使熄灭,号为“长明灯”。现在有特大号的蜡烛,能连续燃烧几天,可减轻守灵人的负担。民间认为,守灵时围观伴宿者越多,逝者家属脸上就越光彩。

南缠袖纱北戴花

南缠袖纱北戴花

按风俗,广州有“三天之内不择日”的说法,就是说,在逝者逝世的3天内出殡是不必看“黄历”挑选日子的。3天后,广州人一般会查通胜择日,不挑农历初一、十五及与逝者生肖相冲的日子。赞叔表示,近年,移风易俗,多数人会选择周末为逝者举行出殡仪式和告别仪式。

常用的治丧用品有袖纱、胸纱、胸花、头花、头带、头盖、腰带、孝服、白封包等。南方人一般缠袖纱,北方人喜戴胸花。

在南方,长辈逝世时,晚辈会在手臂上佩戴一条黑纱。通常逝者为男性时,袖纱应佩于左臂;逝者为女性时,袖纱应佩于右臂。因佩戴袖纱等同于旧时的披麻戴孝,因此子女辈袖纱上会有一个白色的孝字,孙辈的袖纱上会有一个红色的圆点。在葬礼之中佩戴的胸花一般为白色,人们在治丧活动中佩戴于左胸。